作者:文曉倩
來源:云南公司
發布日期:
云南新能源公司始終堅持管理與發展同推進、同提升的理念不動搖,積極激發活力,克服阻力,持續保持發電量和效益“雙增長”、設備可靠性和風機利用率“雙高”模式。全面夯實了安全生產基礎,提高了生產設備健康水平,提升了公司經營效益,形成了管理與發展共進,電量與效益齊增的良好局面。
圖為:風電場人員對站用變震動消缺
截至11月底,云南新能源公司年累發電量達到12.59億千瓦時,同比增加9119萬千瓦時;11月16日大賴石山風電場單日發電量再破紀錄,單日利用小時達到22.46小時;截至12月16日,單月發電量同比增加達4721萬千瓦時,年累發電量突破13.55億千瓦時,同比增加1.38億……
捷報頻傳的四季度,給云南新能源公司這個迎風奔跑的“大家庭”,帶來了無盡的希望和力量。
增功+降損,精研細磨深挖潛力
在2019年創造了13億千瓦時的發電量、3086的風電利用小時后,如何更有效的“開源節流”深挖電量潛力成為云新人精心研究的課題。將搶發電量的功夫花在刀刃上,把損失電量的問題解決在萌芽中……
在開源上爭電量。一是全面提升1.5MW風機發電性能,在雷應山風電場開展66臺1.5MW風機增功改造工作,在同等風速下提高發電量,2020年3月份自主完成一期33臺風機增功改造現場程序升級工作,有效抓住上半年大風季節;針對二期風電場增功程序試運行不正常情況,及時協調廠家優化完善主控及變頻器參數,10月完成33臺風機增功程序導入及變頻器參數調整工作,為大風季節多發電量創造有利條件。雷應山兩期風電場年度增發電量2330萬千瓦時。二是抓好新投風電場生產準備,高效投運。新投運灑谷風電場自2020年5月19日首臺風機并網運行,至5月24日最后一臺風機并網運行,前后歷時6天完成全部25臺風機投運工作,創造公司風機投運最好成績。截止12月16日,灑谷風電場完成發電量7011萬千瓦時。
在節流上搶電量。一是根據來風情況及時與各級調度協調溝通,調整風電場停電時間,避開大風時段,雷應山、賴石山風電場減少損失電量約1500萬千瓦時。二是加強35kV集電線路檢修、維護管控,及時治理隱患,合理優化避雷器設置,全面提高35kV集電線路可靠性,減少35kV集電線路緊急停運及跳閘情況,減少損失電量382萬千瓦時。三是抓好風機大部件隱患治理、開展風機電氣設備自主維護、細化各類風機故障消缺用時標準,有效降低風機故障及縮短故障消缺用時,極大的提高了風機設備可靠性及減少風機故障損失電量。
集控+生產,智能管控提升內驅力
云南新能源公司集控中心從投入試運行以來,是集團在滇唯一一家調度認可的風電集控中心。負責受控風電場的運行監視、集中控制、生產統計、運行分析、調度專業管理等工作,承擔公司風電場生產運行的調度指揮中心和數據中心的職能,實現了風電場“無人值班、少人值守、精于檢修”的運維模式,達到了減員增效的目的。以監控參數預警、全方位對標管理展示、實時3D目視化風機遠控、智能化損失電量考核管控等十一項智能化管控手段,為精準化設備管理提供了保障。
“特別是智能風速與功率自動對比。實時風速、功率與標準功率進行自動對比,偏差大于30%自動進行報警。智能判斷出風機是否自降容、限功率、葉片覆冰、風速儀損壞等故障,為分秒必爭搶發電量奠定了基礎。”集控中心運行人員如是說。自此功能使用以來,月平均有效發現設備隱患4次,避免故障停機4次,有效計劃檢修(利用小風時段維修)4次,預計全年可為公司挽回電量4.8萬千瓦時,創造收益約2.5萬元。
圖為:風電場主變檢修檢查
自主+檢修,掌控設備健康水平
四季度的生產設備質量是全年停電檢修工作的“檢驗期”,公司各所屬風電場嚴格執行檢修施工組織設計方案和檢修質量管控文件,精心謀劃、精準實施,對站內外電氣設備進行了一次“大體檢”,結合檢修文件包和檢修工序卡開展風機自主維護,螺栓力矩校驗、齒輪箱換油、箱變濾油、偏航剎車片更換、軸承葉片等大部件專項巡檢消缺工作。為激勵風電場檢修工作,該公司創新勞動競賽方式,按照個人與集體相結合模式開展檢修專項勞動競賽,把勞動競賽與公司精益管理、增收創效等中心工作結合起來,與設備維護成效結合起來,凝聚了風電場設備質量意識,為電量增發做好了人員和設備準備。
為者常成,行者常至。該公司將凝聚合力繼續做實生產經營管理,強化價值意識,加強細節管理,優化設備運行,全方位消除發展過程中的消極因素,培育有利于公司健康成長、持續發展的良好環境,為進一步促進管理效益“創一流”,實現高質量發展奠定堅實基礎。
版權所有:國家能源投資集團有限責任公司
建議使用Firefox、Chrome、IE(IE9以上版本)瀏覽器,1280*768分辨率